中国社区里,相信很多人都会看到一群人老年人聚在一起,却很少说话,大多时间各自独处,这种情形,真实描绘了当前中国养老的状况。
根据统计,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3亿,这个庞大的群体,占全国总人口的21%,这意味着,每十个中国人里,就有两个人是退休状态。
然而,在这超过3亿的老年人中,超过2亿人正经历着精神空虚、缺少活力的养老模式,本该安享的晚年,却像是在混吃等死,为何会这样呢?
谁偷走了他们的存在感?先说说家里的事,现在不少子女觉得,孝顺老人就是给够钱、管够饭,不让老人干活。
比如家里买了新家电,老人想学着用,子女一句“您别碰,弄坏了不好修”就给挡回去。
老人想帮着给孙辈做件小衣服,子女又说“商场里买的又好看又便宜,您别费那劲”。
展开剩余89%时间久了,老人也不再开口,每天等家人出门后,要么盯着窗外的街景发呆,要么坐在沙发上看半天电视。
明明身体还硬朗,却连基本的生活参与感都没有,慢慢就觉得自己成了家里“吃闲饭”的,找不到什么价值感。
再说说现在的智能东西,出门买个菜,人家都用手机扫码,老人掏现金,有时候得等半天。
去医院挂号,自助机操作半天弄不明白,想找人工窗口,绕了好几圈都没找到。
就连跟远方的孙子视频,都得等子女有空帮着连网络、调镜头。
有次在超市看见个老人,拿着手机问收银员怎么付款,收银员忙着扫码,说了句“您让家里年轻人教您”,老人拿着手机站在那儿,半天没挪动步子。
不是老人不想学,是没人耐心教,也没简单的办法让他们学。
慢慢的,老人连出门都犯怵,觉得自己跟这个时代脱节了,越脱节就越孤独,越孤独就越觉得自己没用。
还有社区里的情况,虽说现在每个社区都喊着“关爱老人”,可真能让老人常去的地方没几个。
老年活动室要么就几张旧桌子,要么只在工作日上午开两小时,周末想找个地方跟老伙计聊聊天都难。
想参加个活动,不是要求会用智能手机报名,就是活动内容跟老人的兴趣不搭边。
有次社区组织手工活动,材料得自己网上买,步骤得看手机上的视频,好多老人根本没法参加。
而且现在不少人觉得,老人就是需要被照顾的群体,要是老人想主动做点事,比如帮着维护小区环境,有人还会说“这么大年纪了,别添乱”。
久而久之,老人自己也会产生“我老了,没用了”的想法。
于是就在家里混日子,一天天地熬时间,这样的养老生活,哪里还有什么生命价值可言?
所以,2亿老人陷入“废物式”养老,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,是子女的“孝顺”没用到点子上,是社会对老人的接纳度不够。
老人需要的从来不是“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”的照顾,也不是“必须扛起生活重担”的压力。
而是能有一件让自己觉得“我还有用”的事——哪怕只是帮邻居代收个快递,只是在社区里浇浇花,只是能自己做一顿完整的饭。
那么,要想让老人从“混日子”的养老,变成有滋味的“享老”,我们该如何做?
从“养老”到“享老”的价值重启先从家里改起,子女别总想着“把老人照顾得啥都不用干”,不如多问问老人“您想干点啥”。
比如周末包饺子,别自己大包大揽,喊老人过来一起和面、擀皮,老人手上有活儿,嘴里能跟你唠唠以前家里包饺子的事儿。
家里要换个沙发,也跟老人商量商量,问问他们觉得选啥颜色、啥款式合适。
不是说要让老人干重活,而是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家里的一份子,家里的事有他们的份。
之前有个小区里,有户人家每次做年夜饭,都让老太太掌勺炒两个拿手菜,其他家人打下手。
老太太每次都笑得特别开心,还总跟邻居说“我这手艺还没丢,孩子们还爱吃”。
你看,就这么点参与感,老人的价值感不就回来了?
再说说社会能做啥,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搞“银发人才”平台。
比如有的社区请退休的老师给附近的孩子辅导作业,请以前在工厂里的老技工给年轻人讲讲技术窍门,还有的请退休的医生在社区里开健康讲座。
这些老人不用坐班,时间灵活,还能把自己的本事传下去。
另外,“时间银行”也特别好,比如身体健康的老人,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、取药,把这些服务时间存起来,等以后自己需要帮忙了,再从“银行”里支取别人的服务。
有个社区搞了半年,好多老人都说“现在每天都有盼头,帮了别人,自己心里也踏实”。
其实老人手里的经验和时间,都是宝贝,就看有没有地方让他们发挥。
观念和政策上也得跟上,别总觉得“老人就该歇着”,媒体多宣传宣传那些年纪大还在发光发热的老人。
比如有的老人退休后学摄影,还办了自己的摄影展;有的老人组织社区乐队,每天排练特别开心。
让大家知道,老人不是负担,是能创造价值的。
政策上也得更包容,比如社区里的活动,别总要求用智能手机报名,多设点线下报名点。
医院、超市这些地方,别把人工窗口撤光了,给老人留个方便。
其实说到底,养老不该是“等着老、等着病”,而该是“创龄”——老了之后还能自己做主,能做自己想做的事,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。
2亿老人的“废物式”养老,不是一天形成的,改也得一步一步来。
但只要家里多给点机会,社会多搭点平台,政策多给点保障,总有一天,老人们不用再闲着发呆,都会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...
参考文献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